圆明园是清代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,其建筑和故宫一样大,水域面积等于颐和园,园中汇萃江南名园胜景,有“万园之园”的美称。
早在明代,圆明园即存在,不过是私家园林。进入清代,康熙四十八年(1709),它被赐给了皇四子胤稹(即后来的雍正皇帝),经过重新规翅陬1扩建,于乾隆九年基本建成,被用作皇帝议事、休憩的场所。
圆明园有圆明、长春、万春三个部分组成。它共有楼阁殿宇、亭榭轩馆140余年,与山水合成100余景。其中最典型的是江南园林的移植,浓缩中国园林精华;此外,还有西洋风格的海晏堂、远瀛筑等,现在圆明园中残存的建筑,就是长春园西洋楼的部分石雕。
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,分布着正大光明殿、勤政殿、九州清宴殿等。这里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。比如正大光明殿是皇帝听政处,宴请外藩、寿诞朝贺也在这里举行;勤政殿是皇帝批阅奏章、召见群臣、处理政务的所在;九洲清宴殿是专事宴会的场所。
园明园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,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,如福海沿岸摹拟杭州西湖十景, “坐石临流”仿自绍兴兰亭;有取古人诗画意境的,如“武陵春色”取材于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;有表现神仙境界的,如“蓬岛瑶台”寓意神话中的东海三神山;有象征封建统治的,如九岛环列的后湖代表禹贡九州,体现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;有利用异树、名
花、奇石作为造景主题的,如“镂月开云”的牡丹、“天然图画”的修竹等。这些主题突出、景观多样的景区,大多数为“园中之园”,它们之间均以筑山或植物配置作障隔,又以曲折的河流和道路相联系。留下的一些图片及后来人们绘出的每一处小景,都美得让人瞠目结舌。平时我们常见的圆明园那“大水法”,只是西洋园中的一处小景,远在圆明园的边陲。
圆明园四十景名成一体,当然也留下了各自独特的翰墨之宝。比如天然图画,雍正和乾隆就题额“桃桦春一溪”、“莲风竹露”、“莲屿花潭”、“苏堤春晓”等,雍正同时还有一联:
欣百物向茶,每识乾坤生意;
值万几余暇,长同海字熙春。
圆明园的有些景点,不仅模仿中国的景物,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。最有名的“观水法”,是一座西洋喷泉,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,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。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,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处的“水城风光”。
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,里面藏有名人字画、秘府典籍、钟鼎宝器、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,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。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,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。
史载,清代的几个皇帝曾在圆明园中蓄有不便入宫的秀女,相传咸丰皇帝就是因这里认识慈禧的。传说,慈禧进宫之初,在一个落日辉煌的日子里,在圆明园仙岛似的蓬岛瑶台上,她唱了一首抒情的民歌,将咸丰皇帝引到了身边并迷惑了他,于是,慈禧便从一个地位低下的秀女变成了贵妃,最后成了至高无上的“老佛爷”。
令中华民族抱恨干古的是,这一世界园林艺术的伟大杰作,却在1860年和1900年两次遭英法联军、八国联军的野蛮践踏,使这座美丽的园林毁于一旦,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深沉国耻,给世界艺术宝库留下了永久遗憾。